[案例摘要]四川交职院通过“汉语桥”线上交流项目,开展“中文+云驾驶”冬令营,让158名学员体验“中文+交通”课程。采取科普录播+中文直播+桥模制作教学方式,提升课程质量。优化培养模式,培养懂汉语、有技术、知文化的留学生。成果包括国际影响力提升、留学生培养提质增效、留学生就业成果显著。留学生入职中资企业,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力量。
[案例关键词]中文;智慧交通;人才培养
[案例类别]提升国际化水平
一、实施背景
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提出加强职业学校与境外中资企业合作,培养熟悉中华传统文化、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依托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开展“汉语搭桥,智慧交通——‘中文+云驾驶’观摩与体验”线上冬令营,来自老挝、泰国、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俄罗斯、希腊、孟加拉国等13个国家158名学员相聚“云端”,共同体验集语言、文化和专业技能为一体的“中文+交通”高品质主题课程。
二、主要做法
(一)打破时空限制,输出中国“智慧交通”力量
为了克服疫情影响,加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让学员“零距离”感受中国“智慧交通”的魅力,以我院国家级交通运输科普基地为依托,让学员们“走进”川藏公路博物馆、轨道车辆技术技能竞赛国家集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国家集训基地、赛车研发基地和多功能航海实训船等科普基地。通过“云参观”,沉浸式体验地铁、航海和赛车模拟驾驶乐趣,感受中国交通领域的巨大变化。
(二)增强课程体验,打造“中文+交通”高品质课程
采取“科普实景录播+中文实时直播+桥模制作体验”特色教学方式,借助《梦想列车》《出发吧,船长》《遇见阿波龙》等录播视频寓教于乐,极具科学性、趣味性和参与性,让学员们在观看生动有趣的校园情景剧的同时,学习中国语言、领略中国文化、掌握交通技能。学员们还可以通过云端体验桥梁模型制作,并参与“育训并举+研学证书+学分银行+桥模比赛”等活动。
(三)优化培养模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人才储备
学院把“懂汉语、有技术、知文化”作为留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以语言技能、专业技能培养为教学主体,以职业教育“1+X”证书为抓手、中华优秀文化传播为推手,探索构建并积极实践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中文+交通”留学生培养模式。通过“中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文+语言技能”“中文+交通技能”“中文+中华优秀文化”“中文+X证书”五大模块,深入推进“三教”改革,“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融为一体。助推应用型人才成长,为“走出去”中资企业储备人才,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
三、成果成效
一是“汉语桥”线上组团项目效果显著。“汉语搭桥,智慧交通—‘中文+云驾驶’观摩与体验”线上冬令营(图1)登上《人民日报》海外版(图2),老挝琅南塔省官方网站和电视台等媒体也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图3),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引起广泛关注,学院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二是留学生培养提质增效。以“中文+交通”为核心优化留学生课程设置,为留学生搭建汉语强化、技能养成、文化育人平台,提高留学生人才培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适应性,强化留学生培养质量和特色。截至目前,已为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塔吉克斯坦、蒙古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留学生404人。在全国和四川省留学生大赛上,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拥有交通运输技能的留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青睐。多名留学生毕业回国后通过抖音、Facebook等社交平台教授汉语、宣传中国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份重要力量。2021年轨道工程专业20余名老挝留学生入职中老铁路有限公司(图4)。3名柬埔寨留学生入职中国安徽海螺集团马德望公司。孟加拉国留学生成功应聘中国中铁海外公司。还有很多留学生入职本国顺丰快递、vivo手机等中资企业公司,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图1 参营学员合照
图2 《人民日报》报道截图
图3 琅南塔省教育厅副厅长为学员颁发证书
图4 毕业留学生入职中老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