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摘要]学校与蜀道集团合作,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发展。学校开设了“匍匐班”“转岗班”“养护工班”和“学徒班”,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双方共建了车路协同综合实训基地,进行了智慧高速技术培训和产品研发。蜀道集团投资建设了川藏公路博物馆,传承了“两路”精神。这些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案例关键词]头部企业;行业资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案例类别]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一、实施背景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学校作为全省唯一一所专门培养交通运输职业人才的高职院校与四川省属国有企业首家世界500强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蜀道集团”),依托数字交通产教融合示范项目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行业发展人才需求、企业发展技术瓶颈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文化传承的功能定位有机对接,相互依赖、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态势逐步显现。
二、主要做法
(一)“一班一案”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交通行业转型升级对企业人才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一是与蜀道集团共建“匍匐班”,成为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行者。培养的128名“匍匐班”学生100%参与重大工程建设,100%参与科研项目,100%参与专利、工法申报,毕业生42%进入高层次学历教育,51%进入国企,实现高质量就业。二是为蜀道集团定制“转岗班”,首创大规模转岗培训的新模式。校企联合制定培养方案,5:5配备师资,开创“岗位考核”,引入第三方机构综合评价,全过程监督保障教学质量,高质量完成407名在岗收费人员脱产2年的培训任务。三是为蜀道集团定制“养护工班”,助力蜀道集团子公司提档升级。数字交通产业学院分期分批为蜀道集团开办养护工订制班培训,并由产业学院副院长担任订制班专业辅导教师。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为蜀道集团开办养护工培训班30期,培养1000余员工。四是与蜀道集团共建“学徒班”,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数字化建造人才。基于蜀道集团久马高速公路勘察设计A1标段真实项目组建BIM技术服务“学徒班”,师生53人完成154座桥梁,共2462跨的数据录入和BIM建模。
图1 “匍匐班”“转岗班”“养护工班”“学徒班”进行现场教学
(二)“校企联姻”促进双方“科教融汇”
校企共建全国首个车路协同综合实训基地,包括校内车路协同(小试)实验实训场、都汶高速龙池段中试测试场、成宜智慧高速车路协同生产性测试基地,开展智慧高速技术技能人才培训,智慧高速软硬件产品研发测试,以及车路协同、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试验。成宜高速公路已建成全国首条车路协同全覆盖的智慧高速,其数据与校内交通大数据中心实时共享,贯穿于欧宝平台app苹果全过程。依托车路协同综合实训基地,学院与企业联合培养培训蜀道集团机电系统维护员2500余人次;蜀道集团编制发布5项全国首批智慧高速建设企业标准、4项智慧高速地方标准(全国首个智慧高速地方标准);研发自主可控的原创软件产品20余项、硬件产品10余项,出版专著2部,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80余项。
图2 校企互联共享的车路协同综合实训基地
(三)“优势互补”树立典型“文化地标”
蜀道集团投入1350余万元与学院共建全省首个以川藏公路为主题的博物馆。川藏公路博物馆不仅是四川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党史学习和党性教育基地、蜀道集团党校现场教学点,更是传承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路”精神的重要载体。学院将“两路”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为交通运输行业“两路”精神的传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21年开馆以来,已接待各类参观57810人次,其中蜀道集团约2800人次。
图3 川藏公路博物馆开馆仪式及嘉宾合影留念
三、成果成效
一是开创了“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前瞻探索。校企探索“一班一案”培养方案,通过“师徒结对+量身定制+工学互动”,成为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先行者,其培养模式已辐射智能装备制造、交通物联网等专业,积淀了培养跨专业复合型现场工程师的宝贵经验,为国家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提供生动实践。二是积淀了“产教研高端平台”的成功经验。校企共建的“交通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成功获批教育部首批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获批省级标准4项,授权专利58项;共建四川省长大公路隧道(群)运营安全工程实验室、四川省现代道路行车安全保障工程技术中心等省级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为“钢管混凝土桥梁,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四川”的四川交通名片贡献了重要力量。三是打造了“行业文化传承创新”的交职样板。依托校企共建的川藏公路博物馆,学院荣获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单位、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首批“三全育人”试点院校、四川省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成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